当前位置:
首页 > 社科普及
“群众眼里的作风转变”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 2013- 01-15 17:51 信息来源: 人民网-人民论坛 浏览次数:
 

原题:群众最担忧什么?最期待什么?最反感什么?最欣赏什么?

调查结果

◆“中央决心大,下面不落实,改不掉顽疾”最为公众担忧

◆公众期待干部作风转变不断制度化、法制化,成为国家政治生活常态,并能够更有效地对干部作风进行监督和评判

◆81.21%受访者最反感“生活腐化,私欲膨胀”

◆“求真务实,注重实干,不玩花套”、“严于律己,清廉清正”、“深入基层,联系实际,对群众有感情”是公众最欣赏的干部作风

调查说明

调查时间: 2012年12月26日至30日,共5天

调查样本:28165人(网友26422人;在广东、湖南、四川等东中西部各省随机书面问卷1743人)

调查团队:

策划:贾立政

执行:陈阳波 孙墨笛 刘建 袁静 赵帆 兰颖

特约专家: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 刘玉瑛

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刘国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谢宝富

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 王善平

特约党政干部:

中央纪委宣教室正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 闫群力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法院院长 孙养统

联合调查:

搜狐网 中新网 人民论坛网 人民日报法人微博

一、转作风的主角是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

作风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当前,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不少作风方面的顽疾,如生活腐化、不思进取、投机钻营、脱离群众,等等。要解决这些顽疾,就必须转变作风。

在本次问卷调查过程中,各类受访群体反映的一个共同心声是:转作风的主角是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当前,部分党政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不良作风,伤害群众感情,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已成为我们党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拦路虎、绊脚石。因此,必须拿出“刮骨疗伤”的勇气和决心,推动党政干部转变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有受访专家指出,之所以强调转作风的主角是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这是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始终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全球化、信息化日益深入的时代,领导干部的作风转变,不仅是提升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推进深层次改革的需要,而且是党在信息革命、科技发展、社会结构变迁的历程中始终保持先进组织形式、始终保持与群众最广泛、最亲密联系的需要。切实转变作风,方可“上行下效,风清气正,切切实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据人民论坛杂志2012年12月下“中央改作风,地方大员怎么办”调查结果显示,90.4%的受调查者认为,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各级“地方大员”的作用“非常重要”;这一数据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在公众心目中,转作风的主角是领导干部。

南京政治学院副教授王善平指出,虽然领导干部是转作风主角,但公众的互动与监督也颇为重要。依据政治动力学,政治发展取决于官民互动,“官风”、“民风”互为一体。但凡古今成功改革,既需执政者适时推动,也需民间创造活力。若无自下而上的基层活力,一切自上而下的改革,只能止于执政团队内部调适,难免重蹈治乱循环之覆辙。因此,促进作风持久好转,既体现于现任官员如何改进作风,但最终取决于如何构建官民良性互动之道。

二、中央领导已经作出了表率,公众高度赞赏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以简练、平实、极富亲和力的语言宣示施政理念;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王岐山不约而同地在会议上要求“不准念稿子,要讲实在话”。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规定所涉范围之广、内容之细、决心之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此前,中央政治局明确提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深圳视察,轻车简从不封路,既无欢迎横幅,也无列队迎送,无疑是推行“八项规定”伊始的有力垂范。

自党的十八大闭幕至今,仅一个多月,中央关于作风转变的密集宣示和多项有力举措,令人耳目一新。这次党中央抓作风建设,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刘国新指出,中央领导同志带头转变作风的“八项规定”所指是不务实的虚浮风气、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叠床架屋文牍现象、欺上瞒下形式主义、文山会海人浮于事、空话套话庸俗会风、出镜剪彩争名夺利、警察开道衙门作风等令百姓反感的不良现象,倡导的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打铁还需自身硬”。这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新的执政风格和新的执政理念,这股清新的风气一定能助中华民族实现全面小康,完成复兴伟业,托举中国梦想。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教授刘益飞强调,中央领导人带头做起这一做法最为“提神”,广大干部群众自然反响热烈。然而,也正如网友所言,“群众除了从媒体看高层领导外,更想看在身边的官员是如何做的”,转变作风在干部队伍中的贯彻、落实情况,必然成为公众今后持续关注的焦点。

三、群众“最担忧、最期待、最反感、最欣赏”的是什么?

(一)最担忧 “中央决心大,下面不落实,改不掉顽疾”

关于干部作风转变,群众最担忧什么?有64.23%的受访者选择了“中央决心大,下面不落实,改不掉顽疾”。一方面,说明受访者感觉到了中央在作风转变问题上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干部作风问题这一“顽疾”的严重程度。基层究竟能将作风转变落实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跳出作风转变的“周期律”?多数公众对此仍然心存疑虑。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其作风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有受访者不无遗憾地说到:“政策都是好的,可是执行起来太难,中央的政策到地方大都变味了”,也有人提出,最需要的是“上行下效,风清气正,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群众除了从媒体看高层领导外,更想看在身边的官员是如何做的”。

63.56%的受访者表示担忧“转作风停留在表面,根本问题不触及,深层问题难解决”。网友对此留言指出,“应从根源上反思为什么会出现官员作风问题,这个不解决,治标不治本,迟早还会反弹”。49.93%的受访者选择“制度与监督跟不上,转变成果难巩固”,46.92%的受访者选择“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不会动真格”。

(二)最期待作风转变“能够不断制度化、法制化,成为国家政治生活常态”

高达76.86%的受访者最期待作风转变“能够不断制度化、法制化,成为国家政治生活常态”,选择“能够更有效地对干部作风进行监督和评判”的占62.12%。可以看到,公众更希望作风转变的积极行动最终能转化为制度化、法制化的稳定成果,监督、评判机制的引入尤为重要。对此,网友留言表示:“好的作风要坚持,不要无疾而终;人民监督是硬道理”;“没有监督机制,作风转变就会变成作秀”。

始终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令人忧虑的是,仅有22.79%的受访者选择了“通过干部作风转变,让党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光大”。

选择“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全社会风气好转”和“以作风转变为契机,推动深层次改革”的分别占47.55%和45.91%,说明公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认识到干部作风转变对于国家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选择“将外在作风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的占44.72%。

(三)最反感“生活腐化,私欲膨胀”

作风表现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在种种不良作风中,群众最反感的是哪些?81.21%的受访者选择了“生活腐化,私欲膨胀”。在分地域统计中,西部受访者的选择率更是达到了90.91%,说明在公众的视野中,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最为直观和突出。“房叔”、“表哥”等反面事例,每每能够迅速成为网络热点事件,也印证了公众对于部分官员生活腐化现象的强烈反感和不满。选择“玩弄权术、浮夸钻营”和“满口套话、假话、空话”的分别占66.60%和63.52%,“脱离群众,工作懈怠”也有47.66%的被选率。有受访者提出,最反感“言行不一,自吹自擂,任人唯亲,作秀表演,以权谋私,推卸责任,专权弄权,说了又不做,做也做不好的政客和政治投机者、老滑头”。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群众反感的作风与担忧的问题之间存在一些内在的相关性。如,最反感“满口套话、假话、空话”的受访者更担忧“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如一”;最反感“阿谀奉承,八面玲珑”的受访者更担忧“一阵风,来得快去得快,虎头蛇尾”;而最反感“玩弄权术,浮夸钻营”的受访者,则更担忧“制度与监督跟不上,转变成果难巩固”。这表明,公众对于干部作风问题的内在逻辑有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所担忧的问题也都建立在对现实生活观察和体会的基础之上。

(四)最欣赏 “求真务实,注重实干,不玩花套”

哪些作风最为公众欣赏?公众心目中的理想干部是什么样的?网友的留言勾勒出了“好干部”的形象:“务实求实,雷厉风行,不说废话,积极创新,坚持民主集中制,敢于拍板负责,处事用人较为公正公平,能应对处理突发事件,政绩斐然,勤政朴实有思路”。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公众最欣赏的优良作风中,“求真务实,注重实干,不玩花套”,和“严于律己,清廉清正”排在前两位,分别占73.56%和71.66%。选择“深入基层,联系实际,对群众有感情”和“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成就事业”的也分别有56.45%和54.79%。这说明,更为公众所期待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对此,有受访者指出,“作风改变是为了亲民,但要被民所亲,就要真为百姓做事”;“要大力弘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

四、作风建设“周期律”让公众心存疑惑梳理此次调查问卷反馈的各类信息,在问卷选项之外,较多受访者表达了他们的心头疑惑:这次作风建设会不会陷入始治终乱的“周期律”怪圈?

本次调查显示,“中央决心大,下面不落实,改不掉顽疾”排在公众对作风转变担忧的首位,一方面,说明受访者感觉到了中央在作风转变问题上的坚定决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干部作风问题这一“顽疾”的严重程度,如同腐败问题一样,也存在“周期律”。

正因干部作风转变“周期律”的循环出现,有网友评论,“套话指数是十年一个周期呈锯齿分布,十年前也有过类似改进作风的文件”。有学者提醒:“对于所表现出的‘新气象’,请不要着急给予过多的肯定,要继续观察,继续鞭策。”

此次转变作风究竟能落实到什么程度,能否跳出作风建设“周期律”?公众虽然心存疑惑,但仍充满期待,相信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率先垂范下,党的优良传统定能不断复归,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必将形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