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机关建设
社科小知识 | 6月9日国际档案日
发布日期: 2023- 06-09 09:34 信息来源: 济宁市社科网 浏览次数:


国际档案日的由来

         

         1948年6月,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了一场专家会议,来自各个国家的档案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交流,经讨论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会上通过了ICA的第一份章程。章程中指出,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为了全人类”保护好档案,开展鉴定并提供利用;档案和文件作为全世界共享的遗产和全人类一样具有同一性。


         2007年11月,国际档案理事会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年度全体会议上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


中国历年国际档案日主题


201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

决定把每年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

作为全国各级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

并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每年国家档案局

确定的“国际档案日”主题

都与当年全国人民关切话题息息相关



01.2018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当年主题确定为“档案见证改革开放”。

02.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当年主题为“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

0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为“档案话百年”。

04.2022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题则为“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

05.今年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主题为“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



今年国际档案日主题为“奋进新征程·兰台谱新篇”,其中的“兰台”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古代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作“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现统一称作“档案”。


       兰台,最早为战国时期楚国的台名,其上建有宫殿。现留存有兴建于明清之际的兰台书院一座。汉朝时,皇宫内建有藏书的石室,作为中央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由御史中丞管辖,置兰台令史,史官在此修史。后人从此引申,宫廷内的典籍收藏府库、御史台和史官,都曾被称为兰台。唐朝时,秘书省在唐高宗龙朔年间改称兰台。


       其实古代收集文书典籍的机构也并非一直都只有兰台。东汉时“东观”是收集档案典籍最为集中的处所,延阁、广内、秘室都是汉代宫内存放图书档案的殿阁或府库。唐代又出现了专门管理人事档案的甲库;宋代则设立了专管皇帝档案的龙图阁以及全国各级机关的专职档案机构架阁库;元明两朝则大大完善了架阁库的设置;清代则设置了实录馆、玉牒馆、国史馆等。


       既然有如此之多与档案库房相关的名称,为何偏偏兰台最被人熟知呢?首先,“兰台”作为具有档案典藏作用的藏书阁出现时间最早,而且又处于国力鼎盛的汉代;其次,有研究者考证提出“汉代藏书处被称为‘兰台’,即是由于当时普遍用兰草防蠹而得名的”,这说明“兰台”不是一个简单存储机构,还至少包含了档案保护这一内涵,使学界对其关注度更高。另外的原因便是“兰”之寓意,兰草身上所体现的清净、高洁恰好与古代史官所追求的“秉笔直书”有暗合之意,后世也受到读书人的认同。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被称为“兰台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