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提高社科青年人才文化素养和科研能力,发挥社科名家示范带动作用,推动青年人才加快成长成才步伐,4月12—13日,2025年第一期学术山东:社会科学名家指导课在曲阜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河南省安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阳主讲。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为民,曲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邢光,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宗杰,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刚、李登旺,济宁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马汉涛,济宁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勤,济宁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新敏出席,指导课由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宋立林主持。
李晓阳以《伟大的商文明》为题授课,以“孔子殷人说”等殷墟与山东的渊源为引,从总书记对殷墟和甲骨文的殷殷关切出发,以殷墟的考古发掘过程为脉络,围绕殷墟基本情况、殷墟文化成果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安阳经验”,从文字、礼乐、制度、思想等六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商文明对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商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商文明在当代的传承发展,重现了近六百年的商史画卷,生动地展现了商文明的伟大之处。方辉以《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连续性及其文化基因》为题,围绕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是史学界共识、文明与国家、考古实证五千多年文明及多元一体发展格局等内容,介绍了礼乐文明和祖先认同对中华文明发展连续性的重要贡献;阐释了文明和国家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对东西方国家起源的认识以及考古学研究文明起源,通过大量考古文物图片和研究所得回顾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认为文明的连续性是以创新性为基础。两位专家立足考古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点线结合,深入系统阐释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显著特征、独特魅力,有效拓宽了青年人才的学术视野和研究范畴。
对话交流环节,围绕“文化基因与文明传承”这一主题,两位主讲专家与4名青年人才团队学术带头人展开对话交流,就商与东夷、科技考古、殷墟公众考古、汉唐“文儒”理论思想的当代启示、考古学与历史文献的关系、齐鲁历史文化经典阐释、区域文明起源研究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本次活动成效明显,与会青年人才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中华优秀传统商文化的史料整理与建设——以鲁商文化为例研究团队孙云帆认为,这次授课脉络清晰、思想深刻、内容厚重、逻辑严密,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绵流长五千年根本在于坚持本源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结合团队研究方向,为持续推动文化“两创”贡献力量。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团队林辉表示,两位专家专题授课及与青年学者对话交流,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丰富了知识,也将有效助力我们在研究中更好地融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与育人能力。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王家明认为,这次授课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明的伟大与厚重,更加坚定了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济宁市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代表也参加了本次名家指导课培训。创造力研究与促进青年人才团队——济宁医学院康复医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文福说:“聆听了这场讲座,不仅感悟到商文明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源头地位,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深感中华文明连续性之强大。作为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负责人,应当在研究中不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人才成长机制和发展路径。”数字经济与企业高质量发展青年人才团队——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商学院副教授尹君君说:“李局长对殷墟文化的解读细致入微,对我国传统文化遗产发掘历史进行了深入剖析。令人肃然起敬之余,更是对传统文化瑰宝的流失感到惋惜。方院长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连续性角度讲授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与不容置疑性,通过文物的发掘证实补充历史,使我们更具有文化自信。”
本次指导课由山东省社科联主办,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市社科联承办,活动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新华网对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省社科联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曲阜师范大学师生200余人参加线下授课,110余万观众线上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