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做好济宁村史编纂工作,市社科联于8月14日召开济宁“乡村记忆·记录村史”项目培训会议。会议由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新敏主持。
培训会特邀济宁学院科研处金超进行专题辅导,金超围绕村史编纂的四大核心板块——村庄概况、历史沿革、乡村振兴、附录等展开系统指导。他强调村史编纂必须坚持科学性、规范性、可读性的统一,村庄概况需确保基础数据真实详实,历史沿革应脉络清晰、史料严谨、体例规范,乡村振兴篇章要生动呈现新时代发展画卷、语言贴近群众,附录需规范支撑材料。他指出,真实资料是根基,规范体例是骨架,生动语言则是灵魂。针对首批编纂工作中遇到的如史料考证存疑、地方特色提炼不足、叙述逻辑不够清晰等典型问题,金超提供了精修建议,为与会人员带来了极具操作性的专业指引。
会议要求各编纂团队深化认识,强化担当,深刻领会村史编纂在传承地方文化、增强村民归属感中的重大价值;聚焦问题,精雕细琢,认真吸收专家指导意见,对村史做好修改、补充与完善;确保质量,打造精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力争推出经得起历史检验、获得群众认可的优质村史,着力推动村史项目成为承载乡愁、凝聚民心、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的有效载体。